sbti科学碳目标对适用范围企业设定目标制定明晰严格标准
                
                SBTi科学碳目标,简单来说,是企业依据最新的气候科学研究成果,设定的具体、可量化且时间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阴霾日益浓重之际,减少碳排放已然成为全人类刻不容缓的共同使命。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正是在这一严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键力量。它由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联合国全球契约项目(UNGC)于2015年携手发起,是全球商业气候联盟的重要构成部分。
    SBTi科学碳目标,简单来说,是企业依据最新的气候科学研究成果,设定的具体、可量化且时间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紧密围绕着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至2°C之内这一核心任务,旨在全方位助力企业削减运营以及整个价值链上的碳排放。
    SBTi的目标设定紧密依托于前沿的气候科学研究成果,其核心遵循《巴黎协定》中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之上1.5°C至2°C以内的宏伟目标。具体而言,SBTi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碳预算模型,以此为基础精准计算全球或行业可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并依据公平原则将其合理分配至各个企业。
    在目标设定方面,SBTi对近期、长期和净零目标制定了明晰且严格的标准。近期目标通常要求企业在5-10年内,针对范围1(企业自身直接排放,如工厂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和范围2(企业购买的电力、蒸汽和热力等间接排放)的排放,需覆盖95%以上,排除量不得超过5%。若范围3(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排放,如原材料采购、产品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等)的排放占总排放的比例达到40%及以上,则需覆盖至少67%(按GHGProtocol范围3标准),且年线性减排率(LAR)要大于等于4.2%(如采用绝对收缩法)。对于特殊行业,像电力、运输、森林土地和农业(FLAG)等,则需采用专门的行业路径,例如电力行业的企业,其可再生电力采购须在2030年前达到100%。
    长期目标则是企业要在2050年及之前达成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其中,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需达到90%以上(跨行业路径),范围3的减排要达到97%以上,或者采用行业特定路径(如FLAG行业减排72%)。并且,企业需在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采购,并在后续长期维持这一水平。这些科学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减排路径和目标指引,确保企业的减排行动与全球气候目标紧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