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i科学碳目标对水泥行业碳减排设定目标范围标准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等机构联合发起,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转化为企业可执行的分阶段行动方案,为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蓝图
水泥行业作为除火电、钢铁排放外的第三排放大户,CO2排放量约占国家总排放量的13%,在国家30中和,60达峰的政策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同时因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60%的工艺排放在现有及未来可预期的技术下,都没有较好的替代方案,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降低水泥煅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排放及优化电力消耗是行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然选择。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等机构联合发起,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转化为企业可执行的分阶段行动方案,为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蓝图。
(一)近期目标(2025-2030):数据筑基与范围突破
SBTi2.0版要求水泥企业优先完成范围1(直接排放)与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的深度管控,并建立范围3(价值链排放)追踪机制。以行业为例,其通过SBTi验证的目标明确:以2018年为基准,到2030年将每吨胶凝材料的范围1排放降低17.5%,范围2排放降低65%,总排放强度降低21%。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算准大账、算细小账",通过化石燃料消耗量、熟料产量等关键参数监测,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
(二)中期目标(2030-2040):技术迭代与价值链重构
此阶段需突破生产端局限,向全价值链延伸减排行动。SBTi鼓励企业采用"材料替代+能源革新"双路径:在原材料端,扩大煅烧粘土、粉煤灰等非碳酸盐替代原料使用,通过新型粘合剂开发降低熟料依赖;在能源端,推广垃圾衍生燃料、生物质燃料等替代能源,目标将燃料占比提升至37%。同时,需推动上游供应商绿色转型,如要求原材料供应商采用绿电,下游建筑企业使用低碳混凝土,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三)长期目标(2040-2050):系统整合与净零闭环
SBTi要求企业在2050年实现全范围净零排放,核心在于残留排放的技术抵消与循环体系构建。设定的长期目标显示,需将范围3排放量减少90%,并通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处理剩余排放。目前该企业已在欧美布局20多个CCUS示范项目,探索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注入混凝土增强强度或制造合成骨料,实现碳排放的资源化利用。
水泥行业的低碳转型绝非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关乎全球气候治理的系统工程。SBTi科学碳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清晰的实施路径和严格的验证机制,为行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转型"提供了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