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67碳足迹认证对建筑行业核算边界范围设定目标要求
ISO14067标准聚焦于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涵盖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建筑施工、使用维护,直至最终报废处理的全过程
零碳建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沿,体现了节约能源、减少用水量、通过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或使用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中立的精神。这种模式转变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混凝土、钢铁和绝缘材料等材料对隐含碳排放贡献巨大,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1%。
建筑行业因其显著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ISO14067标准作为国际认可的产品碳足迹量化规范,为建筑行业评估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框架。通过遵循该标准,建筑企业能够全面了解其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进而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碳减排策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环境绩效,也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ISO14067标准聚焦于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涵盖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建筑施工、使用维护,直至最终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其核心目标在于为企业提供统一、规范的方法,以准确计算产品碳足迹,从而助力企业识别碳排放热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提升产品碳足迹信息的透明度,满足消费者、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要求。
ISO14067碳足迹认证对建筑行业核算边界范围设定目标要求:
确定核算边界
系统边界:建筑行业的碳足迹核算需明确界定系统边界,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与生产、运输至施工现场、建筑施工过程、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消耗与维护活动,以及建筑报废后的拆除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对于大型建筑项目,还需考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对碳排放的影响。
地理边界:需确定核算所涵盖的地理范围,是全球性的原材料采购与运输,还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内的活动。这对于评估不同地区能源结构差异对碳排放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使用当地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建筑与依赖高碳化石能源地区的建筑,其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有显著不同。
时间边界:明确核算的时间跨度,对于新建建筑,通常从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则需确定改造前的基准期以及改造后的核算周期。同时,考虑建筑的预期使用寿命,以准确评估长期的碳排放情况。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不必要的施工环节和重复作业,减少施工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推广使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如电动施工机械,相较于传统燃油设备,可显著减少碳排放。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设定明确、可量化的碳减排目标。目标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建筑产品或项目的单位碳足迹,如在未来5年内将新建建筑的单位面积碳足迹降低20%;也可以是减少企业整体的碳排放总量,例如在3年内将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降低15%。这些目标应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相结合,并向利益相关方公开,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透明度。